北宋时期的“改革家”王安石,抚州临川即今江西抚州人,宋仁宗时举进士,神宗熙宁初年官拜参知政事即副宰相,不久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。王安石任职时,施行青苗、水利、免役、保甲等变法,史称“熙宁新政”。其变法虽有史家称道,实际上问题多多,农民受惠甚少,负担反而加重。因此,熙宁七年被罢相;八年复职,九年再罢。王安石罢相后,曾担任江宁即今南京知府。是年秋,恰逢江宁一带蝗灾大起。于是,有人便在王常去游览之“赏心亭”题诗刺之。
“斾”,即古代高官出动时开路护驾的旗幡。说蝗虫随王安石到了江东,未必就是事实,但这种冷嘲热讽却实在犀利尖刻。因此,某日王安石宴客“赏心亭”,见诗后颇为不悦,命人追查,但终不知何人所作也。作者把天下百姓埋怨王荆公和蝗虫对王荆公感恩戴德作对比,又运用拟人手法让蝗虫随车骑飞过江东,表达了作者送行来晚借蝗虫致送别之意的思想感情。由ShI.ttcX.nET提供
无名氏提到的“青苗免疫”是指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的青苗法与免疫法。青苗法是指在每年的二月、五月青黄不接的时候,由官府给农民贷款、贷粮,收取一定的利息,由贷者分别随夏秋两次交税时归还。免疫法是指将原来的按户轮流服差役制度,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,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免疫钱,官僚地主也不例外。青苗法有助于帮助农民度过困难时期,减少他们被高利贷的盘剥。免疫法则有助于农民保证自己的劳动时间,不因差役耽误农时,有利于生产。但由于青苗法的贷款、贷粮要收利息,免疫法也需要老百姓交免疫钱,这样虽然增加了政府收入,但也加重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。所以有很多百姓对此不满,产生了无名氏所写的“天下嗷嗷怨相公”的现象。王安石刚坐镇金陵,蝗灾就接踵而至,所以无名氏讽刺这些蝗虫是王安石的追随者,仿佛王安石成了蝗虫们的统帅。王安石看到这首诗,当然会不高兴了。古诗大全